青枫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八(第1页)

中央红军再克遵义后的十多天里,是毛泽东与蒋介石相互审视、斗智的阶段。结果,蒋介石依然未识破毛泽东在“鸭溪、白腊坎一带休整待机,给敌造成错觉”,进而达到“徘徊诱敌”的目的,使之又放弃“攻势防御”,作出错误的决断:“拟将匪歼灭于乌江以西、赤水河以东地区”。蒋介石一声令下,原来按照蒋氏“攻势防御”布防各地的中央军、川军、黔军、滇军立脚未稳,又匆忙遵令赶到乌江以西、赤水河以东地区,分四道防线攻防、进退,并采取当年在江西“围剿”中央红军的碉堡推进策略,赶修一座又一座碉堡。可以想见,按照蒋氏的要求做到“两碉间隔以目力、火力能及为度,最好每里约一碉”,是何等的困难和劳累!与此同时,毛泽东在静观待变之中,利用蒋介石上述错误的决断,不仅达到了调动敌人的目的,而且还使强大的敌人分散了兵力。换言之,又为毛泽东粉碎蒋介石《关于在乌江以西、赤水河以东消灭中央红军的部署》创造了条件。

时下,面对四周强敌包围,就是坚决反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博古、凯丰等人,也不会再主张以六路分兵、四面出击的战略原则,打破敌人这次新的“围剿”了!但是,如何采用运动战的原则打破强敌的包围,进而在运动中歼灭敌人,并为红军下一步行动创造生机,人们似乎又都不约而同地期待着毛泽东的决策。

毛泽东在鸭溪、白腊坎一带达到“徘徊诱敌”的目的之后,在敌尚未完成部署之前,突然挥师向西,跳出敌人预伏的包围圈,调动立脚未稳的敌人从四面八方尾随红军之后西行,使我中央红军由被动转为主动,用毛泽东的话说:“这叫牵着敌人的鼻子走。”等到敌人在尾随西行相当疲惫的时候,再寻机消灭敌人,并为红军下一段的行动创造条件。毛泽东或许汲取了攻打打鼓新场战役的教训,抑或是为了各级红军指战员做到心中有数,利于调动积极性,就在中央政治局批准成立新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的第二天——即三月十三日,以中革军委的名义布了《关于我野战军战略方针的指示》。该指示明确指出:

(甲)依据目前情况,党中央政治局决定,我野战军战略方针仍应以黔北为主要活动地区,并应控制赤水河上游以作转移枢纽,以消灭薛岳兵团及王家烈部队为主要作战目标,对川滇敌人须在有利而又急需的条件下才应与之作战,求得消灭其一部。

(乙)军委依此方针决定,我野战军应向西南转移,求得在转移中与在消灭王家烈部队的战斗中调动周吴纵队,实行机动并迅略取与控制赤水上游的渡河点,以利作战。

(丙)在这一战役中,各兵团后方统应向西。

彭德怀、杨尚昆收到上述《关于我野战军战略方针的指示》之后,赞同我野战军向西南转移的同时,对攻打驻节鲁班厂的周浑元纵队提出异议:由于“时间局促”,地形对我不利,敌人阵地工事坚固等原因,“我们考虑,无攻破周敌的可能”,“应迅脱离当前之敌,控制仁怀、茅台西渡,以吸引滇川两敌向西,来寻求机动”。

从表象看,彭杨关于不打驻节鲁班厂周浑元所部的建议是正确的。但是,毛泽东认为:时下唯有周浑元所部未受到中央红军的重创,就其规律而言,驻节鲁班厂以逸待劳的周部一定会主动寻求与我红军决战。这样,我中央红军可在运动中消灭该敌一部。另外,毛泽东此次挥师西指,意在把赤水河以东、乌江以西的全部敌人西调,并服从于近期内三渡、四渡赤水以及后来红军的总体战略。然而如何才能促使蒋介石当即放弃《在赤水河以东、乌江以西歼灭中央红军部署》,再下令这些尚未部署完毕的各部尾追红军西行呢?是悄然向仁怀、茅台突进,三渡赤水呢?还是打一下驻节鲁班厂的周浑元所部,再挥师北向,于距鲁班厂仅有几十公里的茅台三渡赤水呢?从“示形于敌”或“示强于敌”,进而迫使蒋介石改变初衷而言,显然是打一下驻节鲁班厂的周浑元所部是上策。因此,毛泽东与周恩来、朱德、王稼祥没有采纳彭、杨的建议。

接着,毛泽东为落实上述战略方针,于三月十四日二十一时以前敌司令部名义布命令:“我野战军决心以全部力量于明十五号绝不动摇地坚决消灭鲁班厂之敌以粉碎敌人的围攻,转移整个局势。各军团应立即完成一切作战准备。”具体部署是:“以红一、三军团主力和干部团为右翼队,由林彪、聂荣臻指挥,取道潭厂由北向南突击鲁班厂之敌左侧北及左正面;以红五军团和红三军团第十团、第十三团为左翼队,由董振堂、李卓然指挥,以一个营固守分水岭,主力则出分水岭由西南协同红一军团歼灭鲁班厂之敌。”

但是,驻节鲁班厂的周浑元所部第九十六、十三两个师,现我中央红军攻打鲁班厂的意图之后,并未主动出击,迎战浩荡西来的红军。相反,他们却采取了“攻势防御”的策略,匆忙集结兵力,乘夜构筑工事,做好在鲁班厂与我决战并阻我西进的准备。这样一来,我中央红军在运动中寻机消灭周浑元纵队一部的目的就无法实现了。为了实现西调敌人的战略目的,于十五日“十五时,红军起总攻,激战四小时,敌凭借工事固守,与我对峙”。恰在这时,我获悉“三元洞之敌向红军右侧迂回;黔军两个团由孔岩尾追红三军团第十团、第十三团在鲁班厂东南永安寺附近”。毛泽东等审时度势,认为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为避免受敌夹击,撤出战斗”。命令部队于当夜转移到茅台、仁怀、潭厂、小河地域。

我红一军团奉命派出先遣部队乘夜北上,于十六日清晨袭占茅台,并歼敌一个连。我主力部队于下午三时到达茅台。

茅台,是赤水河上游的一个小镇,因用赤水河中的水酿出美酒而闻名中外。其实,那时的茅台还是一个又脏又乱的小村镇,居民不过三四千人,街道狭窄泥泞,房屋多是茅草顶的,只有少数有钱人家才住红瓦顶的房子。全村镇除去三家大的酒厂以外,还有无数个家庭酿酒厂。因此,这里的人家无论是富人还是穷人,家家户户有很多装满茅台酒的坛坛罐罐。我红军根据规定,把没收土豪劣绅的财物,尤其是茅台酒,除去给部队留一部分外,其余全部分给贫苦的工农大众。这样,我红军指战员会喝酒的,都放量地品尝起久已知名的茅台酒。有的还要装上一行军壶,准备日后解馋、过瘾。那些不会喝酒的,竟然用这美酿擦脚,借以起到舒筋活络之效。值得一记的是,李德自遵义会议之后到红一军团“锻炼”,他一向视酒如命,这次随红军进入茅台以后。遂找到最有名的酿酒作坊“义成老烧房”,抱罐痛饮了茅台酒。有人说他喝得酩酊大醉,似可相信。至于美国人哈里森。索尔兹伯里所记:“据谣传,李德喝茅台酒过量,以至于一个星期不省人事。”绝无此事。因为当晚与翌日——三月十七日,我中央红军就要在茅台附近三渡赤水河了!

也就是在我红军指战员痛饮美酿茅台酒的时候,毛泽东与周恩来、朱德、刘伯承等在茅台研究三渡赤水以及其后的战略部署。毛泽东提出了如下的战略构想:

由于敌人层层设防,我军难以在黔北完成北渡长江的任务。怎么办?只有出奇兵,转战到滇北从金沙江(即长江的上游)渡江北上,进入四川,与红四方面军会师。欲实现这一战略构想必须做到两点:其一,把集中在赤水河以东、乌江以西的中央军、川军、黔军、滇军调往川南古蔺一带,为我红军挥师东上创造条件;其二,欲完成转战至滇北渡金沙江的构想,必须把大部滇军调离云南,使我红军在云南如入无人之境,大踏步地行进。也就是在这次决策会上,毛泽东次说出这句话:

“把滇军调出来就是胜利!”

如何把集中在赤水河以东、乌江以西的全部敌军调往川南古蔺一带呢?毛泽东提出在完成鲁班厂的战斗之后,应当迅在茅台附近三渡赤水河,为给敌人造成北渡长江的假象,有意做一次全军性的佯动——红军主力依然潜伏在赤水河西岸,待敌人,尤其是奉命“追剿”红军的滇军被调往川南之后,我红军再出其不意地回渡——即四渡赤水河。这样一来,在赤水河以东、乌江以西的广大地区,已经没有敌人重兵布防,为我军南渡乌江、威胁贵阳,并进而把滇军主力调离云南创造条件。到那时,红军即可实现大踏步地穿越云南,实现北渡金沙江的构想。

与会者,尤其是周恩来十分赞赏毛泽东这一了不起的战略构想。他认为这一由弱者调动强者的战略构想,是由不同的战役阶段组成的,这就要求在实施这一积极、主动且又有内在联系的战略构想过程中,必须做到两条:其一,佯动似真,骗过敌人;其二,我军行动机密,必须把这过人的战略招数环环相扣,不准有半点失误。而核心是两个字:“保密”。

从上述文字可以看出:毛泽东是这一战略构想的提出者,而周恩来则注定是这一战略构想的主要实施者。对此,黄火青曾做了如下的记评:

我们打胜仗靠的是毛主席战略方针路线,但每次战役布置、使战役胜利是靠周副主席指挥。周恩来指挥作战,一贯重视“知己知彼”,给我留下了最深的印象。他在作战前,总要先认真研究敌我双方的军情“每天夜里他都研究清楚了。然后下命令到各部队,哪个到哪里,后方应做什么,然后到三四点钟才去睡觉。他的精神好,青年人都熬不过他……副主席知道敌人中哪个是嫡系,哪个是杂牌军,作战能力如何,都很清楚。对我们哪个师战斗力强,哪个战斗力弱,更是了如指掌……周副主席在干部中有很高的威信,大家都很尊重他,但又很愿意和他接近。就像我们这样的干部,也跟他开玩笑,叫他‘胡子’。”

如果说周恩来在上海阶段,作为党中央负责军事的常委,和远在井冈山、中央苏区的毛泽东是上下级关系,曾经帮助和支持毛泽东创建了江西根据地,并粉碎了蒋介石的三次“围剿”,那么在周恩来进入中央苏区,直到遵义会议之前,在漫长的三年时间里,则是周恩来通过失败的教训,一步一步地认识到毛泽东思想——主要是军事思想是正确的。因此,他在遵义会议上“全力推举毛来领导红军的今后行动”是出自内心的。也正是由于他有这种敢于在真理面前认输的博大胸襟,才能积极支持并实施毛泽东提出的战略构想。也就是自此开始,他们之间一直维系着这种奇特的工作关系: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命运蓝图的绘制导师,周恩来则是这一命运蓝图的实施人。因此,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这部悲壮的命运交响曲,主要是由毛泽东和周恩来共同谱写的。就这个意义上讲,伟大的长征交响曲也主要是由毛泽东和周恩来共同谱写的。

周恩来在讲完实施毛泽东提出的战略部署的意见之后,其他与会者相继表意见,在赞成毛泽东这一战略构想的同时,就确保实施这一战略构想各抒己见。为达到周恩来提出的高度保密的原则,一致认为:要把这一整体战略构想限定在极少数领导范围内。换言之,具体参战部队,只需掌握具体战役的部署。

接着,中革军委于三月十六日十八时布《三渡赤水河的行动部署》。该部署规定:“我野战军决于今晚和明十七日十二时以前,由茅台附近全部渡过赤水河西岸,寻求新的机动。”此次渡河,以干部团团长陈赓、政委宋任穷为渡河司令及政委。

红军秩序井然地三渡赤水河之后,在毛泽东诱敌西进、北渡长江的指示下,公开摆出北指长江的姿态,浩浩荡荡地经古蔺妙山、金华寺进入石宝寨、大村、铁厂、皇华、镇龙山等地。这时,红军主力接到命令:立即在山沟森林中隐蔽集结,以求新的机动。与此同时,“由红一军团派出一个团向古蔺县城前进,伪装红军西进,佯作北渡长江的姿态”。

或许是“天意”,当我“伪装红军西进”的部队赶到镇龙山时,与毫无精神准备的川军一个团相遇,一听说红军主力到了,这些川军于仓皇中放了几枪,就凭借路熟逃之夭夭了!但是,这些善于欺骗上司的杂牌部队,大讲红军主力已经到达古蔺,不日即可北渡长江。这等于充当了中央红军的义务宣传员!

然而毛泽东并未跟随红军主力西行,渡过赤水河后就进入一个不小的树林中,“在地上摊着一张大比例尺军用地图,研究部队下一步行动”。说白了,是在研究三渡赤水河并完成诱敌西进的任务之后,如何再出敌不意地折回赤水河以东,即四渡赤水。为此,总参谋长刘伯承调来了工兵连长王耀南。毛泽东当即说道:

“总参谋长,把那个事给他讲讲。”

“耀南同志,你知道太平渡、二郎滩架的桥还在不?”刘伯承问道。

“据了解,还在。”王耀南答说。

“那好。”刘伯承接着说道,“你赶快派几个得力的人,每人带两条短枪,多带手榴弹,到太平渡、二郎滩去一下。如果桥还在,留几个人把桥看起来。并把情况向我报告。”

毛泽东的意图是:如果红军在一渡、二渡赤水河时在太平渡、二郎滩建的浮桥还在,我三渡赤水河诱敌西去,并在山沟森林中隐蔽集结的主力红军,即刻挥师东指,在太平渡、二郎滩实施四渡赤水河的任务。

王耀南当即“派一排长李景富带六七个有经验的老战士,骑马到太平渡、二郎滩去侦察”。结果是:“国民党军队还没有到那里,地主武装也不敢动,老百姓自己把桥看起来了。桥都是好好的”。

刘伯承听了王耀南的报告后,当即嘱咐:

“带上几十个人插小路赶到两个渡口,对几座浮桥全面检修一下。”

毛泽东听后露出了微笑,他有意地问刘伯承:

热门小说推荐
从亮剑开始的特种战

从亮剑开始的特种战

作品简介叮!特种兵养成系统以开启,宿主即将被传送到战场!请宿主做好准备!两世都是网络军事专家的李秀,(俗称键盘侠)一脸懵逼的看着站在自己面前的李云龙,听着四周...

忍界的日子有判头

忍界的日子有判头

简介关于忍界的日子有判头洛柯!一个无节操无底线的间谍,一个刷得穿越出bug的存在。佐助这么可爱一定是女孩子!三代火影不爱江山爱团藏?宇智波斑竟妄图统一忍界成为千古一帝!这一切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敬请期待今日的忍界新闻夏季霸说,本台记者洛柯将为您带来详细报道。...

奥法重生

奥法重生

一千七百多年前的科兰堡图书馆管理员,大破灭之中被冰封的双魂者珈蓝,在书籍莱安的月光照耀下,意外的从寒冰灵柩之中复苏了!这位女同学,请问这里是什么地方?星辰大6?不是科瓦雷大6吗?那请问现在是什么年代?天启1714年?不是曙光2o14年吗?咦?女同学你也是一位奥法师么?你是魔法师?那是什么?什么?火系魔法师?金系木系?这不是塑能系-元素子学派么?防护系咒法系那里去了?天啊!刚才跑过去的那个会冒烟的构装体是什么?地精蒸汽机车?难道古代的高等地精文明复苏了么?好吧,珈蓝现自己所知道世界,已经在大破灭之中被埋葬到地下等会!那岂不是说各国的金精矿秘银坑皇室宝库还有传说中巨龙秘藏都成了无主之物?拥有整个高魔时代知识的珈蓝,突然觉得生活在这个低魔时代好像也不错!小说关键词奥法重生无弹窗奥法重生txt全集下载奥法重生最新章节阅读...

寒门医女有空间

寒门医女有空间

苏晴因战机被击碎,魂穿成了古代农家女。在这吃不饱穿不暖到处都是天灾人祸的年代,她手握空间,凭借着一手高医术在古代也算吃喝不愁。奈何爷奶贪婪叔伯恶心,她苏晴上过战场,干过土匪,手刃过大毒枭,岂会被小小村民为难欺负?去他大爷半夜睡觉美男从天而降,差点儿没把她砸出屎,对方不光不赔钱,还讹上她?某狗男没钱,不如以身相许?...

山君家的山头是座珍宝库

山君家的山头是座珍宝库

(灵气复苏种田轻松)有男主!有男主!(感情戏占比较少)栖神山大门历经数载后重新打开,而某人望着山脚土地上长着的那几棵歪瓜裂枣,陷入沉思再看看那几个面色凄苦,犹如风中残叶的老弱病残呃,不然她还是回去继续沉睡吧本着偷懒的原则,某山神想着靠山吃山,打开后山就为了给那群没见过世面的村民们补补,结果却引来了一堆没见识的某些没见识满脸无语,你有见过谁家山头连棵草都是价值不菲的灵草吗某日,由于没钱修庙的某山神吃得太香,引得路人驻足围观直流口水,被营业的某山神满脸无语,吃饭有什么好看的,奇奇怪怪。后来,山脚多了一家每日飘香的小店,店里的食物稀奇古怪却引得游客争抢抢购。再后来,某日新作的牌匾挂上主殿,某山神看完之后久久不语,她在想该不该告诉村民们,这字它错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