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桓温不但本事大,长相魁梧,还是地地道道的的皇亲国戚。桓温是司马绍的女婿,正宗的驸马爷,司马绍当年干掉了王敦这个驸马爷,又招了一个跟王敦一样的驸马爷,也真是够憋屈。
当然,桓温做驸马是司马绍死后的事,司马绍想拦也拦不住,就算能拦住,估计也不会拦,因为年轻时候的桓温是绝对的鹤立鸡群,人才中的人才。
论文采,桓温交往的都是王羲之、谢安这样的雅致人才,只是这些人对政治不感兴趣,才慢慢的疏远了。论武力,桓温有勇有谋,敢单枪匹马进埋伏圈,竟然还能毫无损的凯旋。就这条件,除了公主,谁还要得起。
桓温也算是名门之后,满月没多久,温峤就跑去一阵猛夸,就是那个跟河神打架的温峤。这一夸,名字都省了,就取个“温”字,叫桓温。
桓温十五岁的时候,父亲去征讨“苏峻之乱”,结果被人算计,把命给丢了。杀父之仇桓温誓要报,结果十八岁的时候,仇人实在等不及,先走了,三个儿子只好父债子偿。
守丧的时候,三个儿子就怕桓温来寻仇,预先在丧庐内备好了兵器,以防不测。结果桓温还真来了,假装吊客,混进丧庐,出其不意就把父仇给报了。
此后,桓温步入仕途,要么做太守,要么做武将,一直都带兵,所以何充推荐桓温时才有这份自信。事实也的确如此,桓温去荆州,庾家人就没敢拦,直接让位。
荆州是边防重地,既防西边,又防北边,都是强敌,水平不行还真不敢待在这。先前是陶侃,只守不攻,平稳着6。后来是庾亮,守着不过瘾,就想去北伐,被石虎一滑枪挑的夭折了。现在轮到桓温,有三种方案可选。第一是学王敦往回打,搞窝里斗。第二是学陶侃平稳着6,第三是学庾亮搞个北伐,挣点军功。
最终桓温选了第四种,伐西蜀,灭成汉。
成汉位居四川,公元3o4年立国,跟刘渊在山西建立的汉国是同一年,但两个国家没一点关系,甚至都没碰过面。成汉不像刘渊的汉国那么霸道,到处惹事,早早就把自己给惹没了。成汉就守着四川,也不跟周边搞摩擦,妥妥的一个君子国。
成汉的开国皇帝姓李,氐族人,原本是老实本分的庄稼汉,硬被西晋的一帮王爷给逼成了皇帝。“八王之乱”爆以后,四下里到处是流民,除了洛阳。那地方几个王爷正砍的凶,去了也是送人头,所以都绕着走。关陇地区的流民没地去,往北,那是流民窝,往东,要经过洛阳,容易被捎带走。没办法,就只好往南走。
到了南边才知道,人家不待见,想留下被人赶,想回去没盘缠。实在不行,就抱团反抗,于是推举李特为流民帅,合伙攻打成都。这成都要在以前的刘家手里,估计随便放两枪就能拿下,刘家有这习惯,喜欢投降。刘璋投降,刘禅投降,全都没打,吓投降的。可现在的成都改姓了,姓罗,死难打。李特事前也没调查,打了一场糊涂仗,还把命打丢了。
弟弟李流接着打,一年没打下,愁死了。儿子李雄再接着打,没几天就拿下了。李雄是个猛人,能文能武,智勇双全,暴脾气。一套李家夺命断头刀,罗太守直接吓跑了,丢下满城的士兵,各个都迷糊,半天没弄明白,干脆开城门投降。
李雄进城,既不砸东西,也不欺负人,规规矩矩。不像苏峻,进建康跟耗子进厨房似的,不捣个稀烂都睡不着觉。同样是流民帅,做人的差距咋就那么大呢?
别看李雄五大三粗刀法精湛,骨子里却是个斯文人,很斯文。不但对手下将士很好,对百姓也很好,对官吏也很好。不像打了一年的仇家,倒想刚联姻的亲家。既然成了一家人,就得有个管事的,可说到这事就犯愁了,因为李雄不愿意当皇帝。
李雄是搞清谈的,黄老学说的底子,深知“取天下常以无事,及有事,则不足以取天下。”的道理,死活都不愿意坐龙椅。
于是李雄把大跟班叫来“兄弟,这位子你坐,我跑龙套。”
“老大别闹,我怕高,晕龙椅。”
再把二跟班叫来“兄弟,这位子你来坐,我辅助你。”
“大哥,不带这么玩的,我连名字都不会写,还坐那,亏你想得出。”
的确,这龙椅不是让给你就能坐,得天下人服你才行,手下人不懂这个道理,但也不敢坐。实在没办法,李雄就到处找能人。
听说西山上有个叫范长生的,隐居在山洞里,天天琢磨怎么长生。能玩黄老之术,那都是高人,李雄赶紧跑去,死缠硬磨的要拉他去做皇帝。可惜,这次李雄的清谈算是遇到了对手,两个不争的人争了一整天,李雄败北,没请动。
没办法,李雄回成都,不称帝,自封成都王。
过了两年,李雄征讨郡县顽敌,宽免降附,抚慰百姓,把个四川连带云南都搞的生机勃勃。范长生觉得此人有德有能,该帮他一把,于是决定出山。
到了成都,就劝李雄称帝,一通辩论,李雄败北,只好称帝。
公元3o6年,李雄在成都称帝,国号“大成”,范长生为宰相。后来李寿又把国号改成了“汉”,史学家把两个国号合称为“成汉”,就像刘渊的“汉赵”一样。
李雄在位31年,秉承道家治国理念,除了平定一些叛乱,基本没啥事。毕竟“我无为而民自化”但凡民不能自化,那都是“万乘之主以身轻天下”造成的。李雄不扰民、不施压,所以百姓都能自化,四川一片升平。看来《道德经》真是一部宝典。
但宝典用过头了也会有害,比如说立太子这事。李雄品德太高,当年让皇位,现在又让太子位。李雄认为,取天下的时候哥哥打头阵,把命都搭进去了,这太子位应该让给侄子,一群大臣去拦,引经据典一通劝说,但没拦住,立了侄子李班为太子。
大臣哭着说“不尊古制,祸乱要从此开始了。”当然,古制是儒家的游戏,李雄玩的是“道家”,不信这一套。可从汉武帝手里就开始独尊儒家,天下百姓信这一套,螳臂难挡火车,蚍蜉难撼大树,就这理!
李雄有十个儿子,各个都私心重,好奢侈,只有侄子李班宅心仁厚,善待天下,跟自己很相近。只可惜国家神器,天下窥视,没有点胆识和魄力,单凭宅心仁厚是守不住的。李雄忽视了这一点,却害了侄子。
公元334年,李雄病逝,太子李班继位。短短几个月之后,李越杀了李班,拥弟弟李期上位。
李期原本也是个有为青年,慷慨大度,能力不凡。可坐上龙椅后就立马转性,认为一帮治世能臣都是多事之人,身边就留几个谄媚小人,其他人的话一概不听。敢谏的杀,敢议论的杀,不顺眼的杀。
几个得势小人,没几年功夫就把天府之国改成了地府之国,搞得人见人怕,不敢说话,躲山沟里都能吓你一身哆嗦。
当然,这些还不够,还要搞连坐。谁要被砍了头,一家人就算在李期那备了案。哪天想起谁,就该谁倒霉。照这玩法,迟早会惹上不该惹的人,没多久,就惹上了李寿。
李寿是李期的堂叔,也是个带兵的,李期没敢留,打到地方上去享福。结果李期玩的高兴,把这事给忘了,一冲动,把李寿的养弟杀了。这下李寿坐不住了,一身冷汗,浑身哆嗦。
被李期惦记上,就等于天天过末日,这滋味还真不好体会。李寿心想,干脆自己主动,别等人家上门。于是趁李期不备,带了一万精兵就杀到成都。
既然磨了刀,就别省着用。李期身边几个小人全被砍了,李期也被关在幽宫,李期一阵叹息以前俯视天下,现在仰视天花板,这就是命。想开了,就自己了断。公元338年,李期自缢身亡,时年25岁。
喜欢两晋南北朝请大家收藏两晋南北朝本站更新度全网最快。
我爱的人,我要能够占领他整个生命,他在碰到我之前,没有过去,留着空白等待我。围城外人眼中,那个男人阴险狡诈,手段狠辣,人人避之唯恐不及,却独独将一个女人宠爱进骨子里,不允许任何人踏入禁区!他心底的阴暗明明强烈到叫人窒息,却只对她束手无策百般退让。雷先生,听闻最近有流言说您暗恋我?对...
沈家失散多年的沈欢欢自从回到沈家之后,就过上惨无人道的生活!大哥欢欢,你是沈家最优秀的继承人。欢欢不!我只想当一条咸鱼,不会翻身的那种二哥欢欢,你智商报表,是学医的好苗子。欢欢不!我晕血三哥直到某一天欢欢,你又拿我做实验!某人我老婆柔弱又心地纯良,腹黑?是不可能腹黑的掉马后大佬震惊全世界...
简介关于降生八零,胖奶团她被全家宠上天小福宝是老6家三代中唯一的小孙女,一出生全家都喜极而泣!后来老6家现他们家的小孙女可不得了!头疼多年的6奶奶只不过碰了一下她就立马好了!高考钉子户小叔抱了抱她,第二天就收到了清大的录取通知书!就连上辈子本该翘辫子的福宝爸,这辈子也因为小福宝得以保命,甚至还带着家人赚了好多钱反应过来的6家众人齐齐围在小福宝跟前乖乖,就这一坨小胖奶团儿怎么就那么厉害呢?福宝奶奶福宝是唯一的小孙女,全家都得宠着她!福宝爹要拼命挣钱给我闺女住大房子买漂亮衣服!福宝的五个小哥哥妹妹喜欢谁我们就喜欢谁!欺负妹妹的都该死!隔壁想抢福宝运气的扫把星女配这死丫头怎么比上辈子过得还好!从第一次见面就想把小福宝据为己有的某破小孩每天都好想好想小福宝,有小福宝在的日子放屁都不会崩烂裤裆了!福宝本宝(叉着小胖腰)宝宝腻害的,不要惹宝宝,不然会被劈成渣哦腹黑忠犬倒霉蛋男主x福运逆天小娇娇女主排雷女主真宝宝,但是很强大,没有一般宝宝那么脆弱金手指巨大,主角团全员没有极品,极品都是外人微奇幻!部分情节夸张!无脑爽!评分低是因为是新书,看着字数多其实是作者更得快,宝子们放心入坑...
预收1男二不想加戏快穿快穿主攻一句话简介男二只想做男二然后,真香预收2满级人生快穿快穿男主言情一句话简介我的快穿满级礼包又与这世界不符本文文案男主的成长不可能一帆风顺...
仙神妖魔,王侯将相龙女掌灯,杯中盛海。野狐参禅,猛虎悟道朝游北海,暮走苍梧。仙神存世,妖魔立国。这些原本和齐无惑并没有半点关系。而总是在梦中看到方块文字的齐无惑,那时只想着能够参与来年的春试。直到在做黄粱饭的时候,有个老人给了他一个玉枕头,让他做了一个漫长的梦。黄粱一梦。黄粱梦醒破凡心,自此大开修行门。金乌飞,玉兔走。三界一粒粟,山河几年尘。把剑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我为长生仙有女主吗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
简介关于拼帝王人数的秦始皇求展张扬(无女主)意外获得了历史直播系统,居然把种花家两千多年的所有帝王放到了一方平行世界,一个帝王一座小岛求生。大秦始皇帝大汉这么强,朕该怎么办?西汉刘邦朕去找王莽是不是有点欺负人?东汉刘秀先祖,曹魏不能留。曹魏曹操高祖先等等,容我先找西晋算算账。后周柴荣赵匡胤,枉我这么相信你!北宋赵匡胤世宗您别激动,我的去找大元,说好的一起征讨西夏,大辽的,最后连我也打。大明朱元璋大清历代帝王你们听着,咱必灭尔等。大清康熙朕能在种花家的历史上灭了你大明,在这里也一样。大元自古满蒙一家,看我大元来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