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冯太后上台,清风细雨的安插了不少心腹,毕竟冯太后是有品味的人,安插的都是能臣,也是宠臣。既不伤旧臣的利益,也让人无话可说,皆大欢喜。
公元467年,冯太后心思突然就转了。听到后宫有婴儿啼哭,母爱又开始泛滥,说啥都不干了,要求退休,回家哄孩子去。这一年,拓跋宏降生,不爱政治的冯太后把权力交给拓跋弘,跑后宫去做起了专职奶奶。
此时,拓跋弘才14岁,就挑起了北魏的大梁。才磨练了一年,就赶上薛安都求救。找群臣商量,意见很统一,都觉得利大于弊,不能犹豫。
有了北魏的加持,薛安都狐假虎威,当时就举兵反叛。沈攸之队伍看着庞大,却是个迎亲组合,吹鼓手多,刀斧手少,既没防备,也不扛揍。
沈攸之是个智将,吃了大亏,就想玩点阴招,挽回面子。参军赶紧提醒“将军,撤吧。听说这个薛安都,当年取鲁爽级,就像探囊取物。”沈攸之摸摸脖子,赶紧后撤,还说什么面子。
沈攸之顾不上面子,刘彧也顾不上面子,赶紧喊萧道成“快去支援。”萧道成向来沉稳,领兵到了淮南,不走了,告诉随从将士“淮北战局已定,再去就是送人头,不如就地防守,免得淮南被北魏吞掉。”
淮南有了防备,北魏也不好再攻,得了淮北,见好就收。占完便宜,拓跋弘也开始飘了,凭着年轻气盛,连续干了两件大事。结果比刘彧还惨,刘彧就丢个淮北,拓跋弘却丢了命。
第一件事是大移民,拓跋弘把塞外胡人大量内迁,政府提供住房,分土地。福利挺好,生活也稳定,可这些胡人不乐意。以前游牧,自由惯了,突然改定居,一堆制度约束,谁受得了?
当初也没思想动员一说,各地政府只会政策强压。逼急了,胡人就反抗。可这些胡人太分散,没法扎堆,闹不了起义。于是,就干脆当起了流寇。一些口才好的趁机煽动,年轻人都好冲动,三两句就能忽悠去打劫。
全国一盘棋,都在乱,没人种地。地方政府只会惹事,不会息事,这烂摊子,还得拓跋弘出手。
拓跋弘说“这些人扰乱社会,是应该整治,但人数太多,而且是地方官暴力执法惹出来的,根源不在他们,应该咋处理。”大臣一言“虽然不能全部处理,杀鸡儆猴还是要的,砍几个带头的,看谁还敢闹。”大臣二言“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应该先安抚,如果还有人闹,再砍也不迟。”
权衡之后,拓跋弘选了大臣二的策略,效果很好,百姓都不闹了,这事就算摁住了。百姓就争个“理”,给了“理”谁还去玩命。可另一件事就没这么容易,因为争的是“权”,不见血根本摁不住。
第二件事是打翻奶酪,这奶酪归冯太后,哪能轻易动。当初,冯太后被逼参政,为了掌控朝廷,安插了不少亲信。可有能耐的不多,占的坑倒不少。拓跋弘是个有为之君,需要的是能臣,就决定拔掉这些蔫萝卜,把坑都腾出来。
可冯太后不干了,不爱参政,不等于不关心政治。当初被迫参政,为了掌握最新情报,才安插了这些人。现在还得靠这些人递话,铲掉这些人,就堵了冯太后的耳朵,这得多难受。
但冯太后是个顾大局的人,不高兴,照样忍。可忍耐是有限度的,破了底线,谁还忍。拓跋弘毕竟年纪小,不懂事,一不小心,就破了冯太后的底线。
这个底线名叫李弈,是个有才华的公子哥,风流倜傥,一表人才,关键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如此人才,冯太后特意照顾,给了两份差使。一份是给朝廷出力,一份是做自己的私人秘书。
按说冯太后这年纪,这权势,招个秘书咋啦!可拓跋弘受不了,外边风言风语太多,面子挂不住,于是就想找借口收拾李弈。偏偏李弈很自律,找了半天,找了个寂寞。拓跋弘一着急,干脆使出了昏招,搞连坐。
话说李弈的哥哥的好友李欣犯了事,被抓进大牢。审讯的时候,李欣很坦白,但没坦白自己,把好友给坦白了。审讯结果,李欣事不大,李弈的哥哥倒是被扒拉出几十条罪状。
很意外,但拓跋弘需要这个意外,凭这证据,把李弈哥俩都下了狱。没多久,又把俩人给砍了。冯太后伤心,气愤,没法入睡。拓跋弘实在年轻,不会以心换心,不但不收敛,还给冯太后伤口撒点盐。李欣不但没事,还给升了官,是可孰不可忍,冯太后终于出手了。
公元471年8月,在冯太后的逼迫下,拓跋弘禅位给不满5岁的太子拓跋宏,自己做起了太上皇。活照干,待遇降级。这一年,拓跋弘才18岁。
尽管名分上升,可差使一点没变。新皇帝太小,工作只能让太上皇代劳,特别是打仗,更得代劳。幸亏拓跋弘喜欢这工作,也没啥怨言。不但没怨言,时间久了,还能上瘾。
最让拓跋弘上瘾的是领兵打仗,有段时间没打仗,拓跋弘就憋坏了。公元475年十月,拓跋弘突然就在平城北郊搞了个大阅兵。其实没仗打,就想过过瘾。可全国人都吓坏了,不年不节的阅兵,肯定要打仗,这都是惯例,谁会想到太上皇拿这事开玩笑。
最惊恐的是冯太后,朝廷到处是眼线,竟然没一点风声,这也太突然了。母子俩有矛盾,是不是冲自己来的也不好说。就看这组织和号召能力,拓跋弘明显长大了,不管阅兵目的是什么,对自己的威胁都很大。
如果再不采取措施,拓跋弘这个太上皇迟早又得变回皇上。冯太后是个不动声色的人,心里有了算计,没人能防住。
公元476年6月,朝廷突然搞了个全城戒严,皇宫里更是戒备森严,出入证都不好使,得点了名才能出入。随后,冯太后点了拓跋弘的名。
可怜拓跋弘,急匆匆进宫,还没见到冯太后,就被伏兵拿下,随后被软禁,没多久,命就没了。咋死的,不好说,拓跋弘痴迷佛法,自绝红尘也不一定。
可惜拓跋弘命短,只活到23岁,一肚子的雄心抱负没机会施展。更可惜的是就差点心眼,输给了冯太后。
可话说回来,输给冯太后也不冤。以冯太后的手段,就算跟吕后、武则天、孝庄放在一起,排名都得靠前。再见识一下冯太后的治国手段,排名还得靠前。
拓跋弘死后,拓跋宏才1o岁,根本没办法理政,冯太后再次参政,走上了前台。掌权后第一件事,就是给朝廷大换血。当初,拓跋弘为了干点实事,大臣换了不少。现在冯太后掌权,人还得换回来。
换人之前先得立威,目标很明确,就是那个靠投机升官的李欣。不用审,直接拉出去砍了,既威慑了群臣,又报了私仇,一举两得。
接着是选用人才,冯太后用人是有原则的,要公私兼顾。所以,选用标准是年轻、帅气、有能力。
当然,要想重用这些人,得先腾出萝卜坑。冯太后拔萝卜也是有原则的,对那些贪污、有罪、招人恨的官吏,基本上下死手,毫不手软,对自己有威胁的也下死手。
对那些没威胁的、口碑好的、能力强的,都给予安抚和奖励,冯太后习惯以德服人。经过冯太后的改造,朝廷凝聚力空前,而且汉人也是空前,因为冯太后对汉人情有独钟。
喜欢两晋南北朝请大家收藏两晋南北朝本站更新度全网最快。
(本书没什么戾气,训禽手段也比较温和,想看暴力训禽的请移步,多女主,介意勿入)郑乾重生到了四合院,1o岁时,作为轧钢厂工程师的父亲和丰泽园大厨的母亲回老家探亲时,出了车祸,人不见了。郑乾就跟着自己的舅舅郑卫国到了四合院。郑乾在哈工大上大学时,舅舅旧疾复,死了。没两年,好哥们贾东旭也死了。临死前给郑乾寄了一封信,让四合院京茹,你不行了让你姐上...
简介关于玄门卦妃福载天下孤儿温竹青,自幼被道馆收养,玄门天赋异禀,只是三弊五缺,她缺的是命,道门上下用尽各种办法,为她续命到了十八岁,还是嗝屁了。再次醒来,穿越古代成了身世凄惨,无人疼无人爱的乡下小村姑,正要嫁给一个瘫痪残废,底下还有一串儿的孩子。呕吼,喜当娘啊,还都是熊孩子。温竹青甩手就想不干了,结果现自己只剩下一年寿命,要想活命,就要积攒功德来续命,那就勉为其难,先救了这一家子吧。等她修炼出了天眼,好家伙,这一家子不是红光环绕,就是紫气环身,要不就是青气冲天,未来都是大佬啊。她的残废丈夫更是一身的功德,温竹青厚着脸皮试着讨好丈夫,为的是蹭点功德续命。落难的战神梁正远,冷着脸拒绝莫挨老子!若干天之后,功德续到了一百岁的温竹青再不搭理他了,梁正远反而舔着脸青青,你理理我好不好?...
现代生活中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人物身上发生的有趣故事,文风温润亲切,读之沁人心扉。来阅文旗下网站阅读我的更多作品吧!...
简介关于带着系统穿九零,开局先挖自己坟顾子书带着薅来的金手指重生了。好消息她又活了坏消息被埋土里了,死不死就是时间问题了。最终靠着系统和好心人,出土成功。结果刚醒就现原主死的冤枉。被继姐推下水,继父一家子联合起来偷了自己的录取通知书,亲生母亲打着为她好的言论让她忍!这她能忍?该戴银手镯的戴银手镯,该唱铁窗泪的也安排上。至于她,当然是家致富把学上,探索系统一把抓。没钱,没势没地位!没关系,系统探索的物资就问谁不稀罕。她开了个杂货店,结果排队排的看不到头。你们这些买东西的能不能不要这么卷,这才凌晨五点。说的好像你不是这个点来排队的一样。白眼。我和你们可不一样,我是研究所的。得意。研究所的怎么了,后面排队去!...
赤焰盟出品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乃是每一个男人的终极目标。一个普通青年,从一个老骗子的手中得一奇异玉佩,令人惊奇的是,借助玉佩,他的双眼竟然拥有了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