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当胡龙骧收到袁肃来的信笺后,他没有急着把策论送去评核,而是自己先拆开了过目了一遍。无论如何,袁肃并不是按照正常程序参加毕业考试,甚至可以说完全就没有参加考试,就算他想帮忙,也得先知道袁肃到底有没有这个能耐。
初读第一遍时,不得不说胡龙骧没有看出什么值得眼前一亮的地方,只能说写的中规中矩,最多也只不过是有几分文笔罢了。假如袁肃是返回学堂参与考核,这两篇策论还是可以算作合格的,然而若要凭借这两篇策论得到学堂乃至参谋本部的欣赏,获得破格的机会,实在是还有一段差距。
正当他扼腕叹息之际,恰逢好友张联棻来学堂办事,顺道前来拜访。
张联棻同是6军预备大学堂毕业(军谘府军官学堂),先前有一段时ri也曾留校任职,不过后来x经黎元洪保举进入参谋本部担任局长。实际上他与胡龙骧不仅都是参谋本部的同事,之前还都是黎元洪的亲信部将,关系可见一斑。
进门时,张联棻正好看见胡龙骧拿着两篇文章叹息不止,于是上前询问。
胡龙骧没有把张联棻当外人,简单说了一些袁肃的情况,之后将手里的两篇策论直接递到张联棻手里。
张联棻一听说袁肃是袁世凯的侄子,当即没敢小看这两篇文章,认认真真读了一遍之后,他拧着眉头说道:“白诚兄,此子不容小视呀。”
胡龙骧疑惑不解的问道:“此话何解?恰才我也读过这两篇策论,华而不实、言而过虚,尽说的是一些不切实际的东西,虽然看上去是一副满腔慷慨,可终究像是文人墨客般牢sao罢了,毫无用作。”
张联棻摇了摇头,压低声音说道:“白诚兄,参谋本部这次别开生面的出了两道策论题目,难道之前你就一点没收到消息?”
他与胡龙骧都在参谋本部有职身,只不过胡龙骧一直侧重学堂教务方面,所以经常并不在beijing方面办公。但不管怎么说,身为参谋本部的一员,参谋本部的内部消息理应多少是有所听说的才是。
胡龙骧立刻说道:“我岂有不知!这几年革命宣传处处皆是,学堂里面也满是传言。武昌打起来的那会儿,咱们学堂里的学员何贯中、李济深等人竟然私自潜出学堂,将漕河铁桥给炸断了,以至于京城的支援延误了许久了才送到前线。虽然如今清廷已经没了,但上面一定还是很介怀党人在军政界的影响力,所以才故意借这次考试来试探学员们的立场。”
张联棻微微颔,继而十分认真的说道:“确实如此,既然白诚兄你知道这一点,却为什么看不透这两篇策论呢?”
胡龙骧愈吃疑的问道:“馥卿兄,你到底想说什么?”
张联棻将手中的文稿摊在胡龙骧面前,指着其中一段说道:“此子以《务实论》为题,可文中时不时的穿针引线,点出当今时下的政局昏暗,然而仅是点出却没有点破,这分明是故意在遮掩。为何如此?不正是因为不想遭人猜忌嘛!”
胡龙骧听完张联棻的话,顿时有几分恍然大悟,随后接过文章再次掠了一遍。
略作停顿,张联棻继续说道:“白诚兄你刚才说这两篇文章华而不实、言而过虚,确实,我也看出来这一点,虽然此子提出了问题所在,但列出的所谓解决问题的办法只能说是无稽之谈,什么务实、什么改善兵士素质,这都是说起来简单,真要做起来可绝不容易。然则,请白诚兄试想一下,稍微有点脑子的人都能看出一点,我相信此子绝非是呆子,为何此子自己却看不出来这一点?”
尽管胡龙骧与袁肃素未谋面,但通过之前信电往来也能看出袁肃是有心思的人,更何况如果对方真是一个呆子,那接到通知时早就应该返回学堂了,完全没必要逗留在外。
“你的意思……”
“所以说,这分明是此子故意如此。要说此子提出的办法,虽然不切实际,但也不是没有道理,只不过是需要经年累月的贯彻执行才能见效果罢了。”
“原来如此,我也觉得这袁肃不是简单的人,凭他是袁大总统侄子的关系,只要回到学堂完成学业,毕业之后前途定能一帆风顺。可是他却执意留在滦州,推说公务繁忙无暇脱身,只怕必是有非常之志。”胡龙骧深沉的说道。
“除此之外,部里这次出两个题目还有另外一个目的,那就是评核的时候要结合两篇策论一起来看,一则是避免抄袭、雷同的现象,二则是考验学员的整体观念。”这时,张联棻又补充的说道。
“是吗?这倒是新鲜。”
“部里总得干一些正事,学堂是咱们大总统的心血,也是咱们北洋的血脉,自然是容不得有闪失的。再说说此子两篇策论,其实不难看出,这两篇策论颇能反应出一个道理,那就是务实jing神。由此看来,此子也一定是一个能干实事的人物。”张联棻分析的说道。
“你说的很有道理,或许……这正是他为什么不愿意返回学堂的原因所在。”胡龙骧若有所思的说道。
“白诚兄,咱们比较只是小角se,好歹此子有身份有背景,帮一个小忙留一份人情,总不会有错的。”张联棻颇有深意的说道。
胡龙骧看了张联棻一眼,一时思绪万千,没有再多说什么。
经过一天时间的考虑,胡龙骧最终还是决定帮袁肃在学堂方面活动活动,反正对他而言只是顺手之劳,既然当初自己特意给袁肃回了电报,那总得把这件事办彻底了才是。就算最终毫无结果也无妨,反正他并无什么损失,相反若是办成了,正如张联棻所言的那样,必然是能留下一份人情的。
之后的几天时间里,胡龙骧带着袁肃的策论答卷到教务处、总务处到处走动,起初非但没有什么效果,甚至还遭到几位上司的呵斥。一个学员拒绝返回学堂参加考试,这已经等同于自动放弃学籍,再者只撰写了两篇策论又没参加其他测验,根本没办法进行综合评定。更何况,谁知道这两篇策论不是找人代写的?
到后来,胡龙骧不打算去争取破格的机会,退而求其次只希望能找评核官来给策论打一个分,这样自己也能给袁肃一个交代。然而就在找到一个担任评核官的老熟人时,不经意间说出袁肃是袁世凯侄子的身份,这位老熟人当即答应下来。
不仅如此,老熟人还优先评核了袁肃的策论,虽然与胡龙骧初看策论时一样,觉得这两篇策论只能算是勉勉强强,但考虑写作的人是袁世凯的侄子,自然不敢给出中规中矩的结论。
但若要给出一个优秀的评论,那必须由三位评核官一致认同方才可行。
这位老熟人思来想去,摆在眼前的讨好人情可不能错过,于是他煞有其事的找到另外几位同僚,说了袁肃的身份和事情的原由,并且还下功夫鼓吹这篇策论颇有深奥之处,拉着大家一起来评一评。
几位评核官当中倒是有一、两个眼光独到的人,确实觉得这两篇策论胆子很大,比起其他学员条条框框的思路要显得有新意。
在其他“时局论”的文章里,要么一开始高谈阔论,又是论国体、又是议政体,要么是言辞十分激进,大呼minzhu革命之言,像袁肃这样格调如此低下的论务实,实在是少见。至于“军事论”的文章除了个别几篇让人叫好,大部分依然是照本宣科,而袁肃的《欧游练兵考》要一分为二来看待,论点很好,论据却很俗气,不过内容中却时不时带着一些抨击主义,一看便能看出作者是有切身实地的认识。
至于其他评核官,要么跟胡龙骧的老熟人一样希望巴结袁世凯,又或者不想得罪这些权贵,要么是满腹经纶的读人,一看袁肃两篇策论的辞藻文笔很到位,心里也就没有太大的障碍。于是,一时间许多评核官都表示这两篇策论可以评优。
正是因为这件看上去很巧合却又不巧合的事件,一下子在学堂里面传的沸沸扬扬起来。不仅学堂教务人员在议论,各科学员们也跟着议论。与袁肃同期的学员人数本不算多,就算是不同科相互之间大多也都认识,之前大家都只当袁肃是一个能扯淡的滑头,现在才知道原来对方真是袁世凯的侄子。
(本书没什么戾气,训禽手段也比较温和,想看暴力训禽的请移步,多女主,介意勿入)郑乾重生到了四合院,1o岁时,作为轧钢厂工程师的父亲和丰泽园大厨的母亲回老家探亲时,出了车祸,人不见了。郑乾就跟着自己的舅舅郑卫国到了四合院。郑乾在哈工大上大学时,舅舅旧疾复,死了。没两年,好哥们贾东旭也死了。临死前给郑乾寄了一封信,让四合院京茹,你不行了让你姐上...
简介关于玄门卦妃福载天下孤儿温竹青,自幼被道馆收养,玄门天赋异禀,只是三弊五缺,她缺的是命,道门上下用尽各种办法,为她续命到了十八岁,还是嗝屁了。再次醒来,穿越古代成了身世凄惨,无人疼无人爱的乡下小村姑,正要嫁给一个瘫痪残废,底下还有一串儿的孩子。呕吼,喜当娘啊,还都是熊孩子。温竹青甩手就想不干了,结果现自己只剩下一年寿命,要想活命,就要积攒功德来续命,那就勉为其难,先救了这一家子吧。等她修炼出了天眼,好家伙,这一家子不是红光环绕,就是紫气环身,要不就是青气冲天,未来都是大佬啊。她的残废丈夫更是一身的功德,温竹青厚着脸皮试着讨好丈夫,为的是蹭点功德续命。落难的战神梁正远,冷着脸拒绝莫挨老子!若干天之后,功德续到了一百岁的温竹青再不搭理他了,梁正远反而舔着脸青青,你理理我好不好?...
现代生活中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人物身上发生的有趣故事,文风温润亲切,读之沁人心扉。来阅文旗下网站阅读我的更多作品吧!...
简介关于带着系统穿九零,开局先挖自己坟顾子书带着薅来的金手指重生了。好消息她又活了坏消息被埋土里了,死不死就是时间问题了。最终靠着系统和好心人,出土成功。结果刚醒就现原主死的冤枉。被继姐推下水,继父一家子联合起来偷了自己的录取通知书,亲生母亲打着为她好的言论让她忍!这她能忍?该戴银手镯的戴银手镯,该唱铁窗泪的也安排上。至于她,当然是家致富把学上,探索系统一把抓。没钱,没势没地位!没关系,系统探索的物资就问谁不稀罕。她开了个杂货店,结果排队排的看不到头。你们这些买东西的能不能不要这么卷,这才凌晨五点。说的好像你不是这个点来排队的一样。白眼。我和你们可不一样,我是研究所的。得意。研究所的怎么了,后面排队去!...
赤焰盟出品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乃是每一个男人的终极目标。一个普通青年,从一个老骗子的手中得一奇异玉佩,令人惊奇的是,借助玉佩,他的双眼竟然拥有了透...
...